有感于奖励“文明行人”


魏星 在街上走路也有可能得奖?这可不是天方夜谭,也不是白日做梦。 由市文明办、岳阳晚报社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共同主办,长江信息报全程策划和承办的奖励“文明行人”社会公益活动,能让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的市民有可能得到意外的惊喜!这是对市民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一种肯定和激励,是对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一种正面引导,也是对不断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。 记者上街随机抓拍“文明行人”,刊登在媒体上,让市民搜寻自己或自己熟悉的面孔,既有引人关注的趣味性,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偶然性。虽然不可能让每个“文明行人”都得到奖励,但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非文明行为是一种否定和排斥,使每个“文明行人”都有得到奖励的可能。事实上,对于一个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“文明行人”来说,得不得奖是无所谓的。能得到奖,当然是一种意外的 “惊喜”;未能得到奖,也未必就会失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本分。 开展奖励“文明行人”的活动,其目的应该是让更多的市民关爱自己的生命,关注自己的行为。众所周知,“红灯停,绿灯行”是人人皆知的道路交通规则,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,一些市民还没有适应“交规”的约束而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,乱穿马路,乱闯红灯是街头最常见的现象,也是最令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最头疼的事,因此酿成的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。以往,对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,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一般都是以劝导或者教育为主,少有惩戒,现在进行正面激励,应该会有很好的社会效果。当然,这类活动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彻底改变一些行人的不良习惯,但至少在观念引导、舆论导向、营造环境上是一种有益的推动。因为奖励“文明行人”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,有着很好的示范效应,能在市民中产生一定的传播功效,使“红灯停,绿灯行”这一公共交通意识和“遵守交通规则光荣”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。据《燕赵都市报》报道,石家庄市行人和非机动车守法率不足80%。行人闯红灯、翻护栏、非机动车逆行等现象非常普遍。为此,交管机关采取了多种措施治理,但效果并不明显。在组织开展了遵守交通法规现场奖励活动之后,有奖励的路口,行人明显守规矩,交管部门统计,这些路口行人和非机动车守法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。由此可见,对遵守交通法规行为进行正面肯定与奖励,不失为积极有效贯彻执行交通安全法规的一剂良方。 尽管我市的这次奖励“文明行人”活动是由新闻媒体策划,四家颇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公益赞助的,但它折射了政府部门引导行人遵守交通法规的善治和诚意,同时也契合了广大市民对建立有序道路交通的共同愿望,对于快速培养公民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良好社会风气,推动我市“五创”提质的深入开展,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。 今日时评

99Cms